《中药大辞典》:竹叶菜
拼音注音 Zhú Yè Cài 别名马耳草(《贵州民间方药集》),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福建民间草药》),火柴头(《苏南种子植物》),千日晒、大叶兰花竹仔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地或林下。分布华东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态匍匐、多年生草本,或茎上部上举,多少被毛,节上生根。叶草质;椭圆状卵形,长3~7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急剧收缩而成一阔柄,鞘和叶柄被疏长毛。佛焰毡与上部叶对生,或2~4个聚生,有极短的柄,漏斗形而压扁,长和宽约8~14毫米,淡绿色,被疏毛;花蓝色,每一毡内数朵;萼片3,膜质;花瓣3,长3~4毫米。蒴果膜质,长4~5毫米,有种子5颗,粗糙。花期夏、秋。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小便不通,淋沥作痛:竹叶菜一至二两,酌加水煎,可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赤痢:鲜饭包草二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疔疮肿毒,红肿疼痛:竹叶菜一握,以冷开水洗净,和冬蜜捣匀敷贴,口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蛇伤:鲜竹叶菜,以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冷服,渣敷伤部。(《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竹叶菜
拼音注音 Zhú Yè Cài 别名鸭菜、鹅冠草
英文名 Herb of Bengal Dayflower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四孔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notis cristata(L.)D.Don [Commelina cristat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地海拔300-2750m的山坡、荒地、岩石向阳处或混交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饭包草,柔弱匍匐草本。分枝近直立,幼时有1列柔毛,渐变无毛。叶互生;叶片狭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稀卵形,长2-6.5cm,宽1-1.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下延成鞘状,全缘,具长缘毛或近无毛,上面无毛,下面被硬毛。聚伞花序大型,呈半圆形,明显的鸡冠状,通常顶生,少数腋生;总花梗长1-7cm;总苞片近叶状,阔披针形,长25cm,宽7-10mm,边缘具睫毛;苞片镰刀状披针形,2-10片排成覆瓦状,2列,长1-1.5cm,宽约6mm,边缘具缘毛;萼片3,披针形,分离,长约5mm,背面具龙骨状突起,上部被疏柔毛;花瓣3,蓝色,膜质,倒卵状长圆形,长约5mm;雄蕊6,全育,花丝上部具毛;子房近圆柱形,3室,长约1mm,先端具疏毛。蒴果近球形,长约2.5mm,先端具疏毛或近无毛。种子每室2颗,褐黑色,长立方形,先端有4个极小窝孔。花期6-8月,果期9-12月。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务。主疮痈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摘录 《中华本草》七洲客 » 竹叶菜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七洲客全球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