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 中医讲解“春捂”有讲究
04-
“捂春”要有“度”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养生同样是这样。《黄帝内经》里就多处提到了“太过”和“不及”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春天养肝,要吃酸的,但酸味吃得太多了,“则肉胝而唇揭”,意思是皮肤变得松弛、嘴唇干裂起皮。同样,我们“捂春”也要温度适宜、不寒不热才能真正起到养生的效果。
中医认为,春天是一个阳气阀门开放、阳气慢慢向外释放的季节,随着阳气的释放,气候由寒转暖。根据“天人相应”的道理,我们人体里阳气的阀门也要随着气候的转暖而慢慢打开,毛孔舒开、新陈代谢加快。而早春的季节里,气温较冬天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捂春”,甚至完全脱掉了冬天穿的保暖衣物,那么整个身体在寒冷的刺激下毛孔就会紧紧地闭起来,这样就形成了,身体里的阳气要散出来,而表皮的毛孔打不开,类似于“闭门留寇”,这样就会出现发烧、甚至高烧,同时表皮的阳热积累多了,还会出现疮疹等皮肤病;反之,如果“捂”得太过,也就是穿得太多,身体里的阳气同样会被闷在里面发不出来,也会出现发烧、感冒。
那么我们怎么来掌握好这个“度”呢?《内经》里说,春天的气是“暄”。“暄”就是温暖中蕴含着微微发散的意思。我们很难告诉您,要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温度才是最好的,因为你不可能拿着体温计每天去量体温,而且每个人对温度的感觉也有特别大的差异,同样是18度,有的人感觉冷,有的人却感觉热。总之,只要身体感到柔软、温和、毛孔刚刚张开、似汗非汗的状态就可以了。
“捂春”重点捂哪里
说到穿衣保暖,许多人首先想到要保护关节、保护腰腹,为什么呢?一是因为这些部位对季节的变化最敏感;二是因为关节、腰腹受寒后很快就会出现疼痛、拉肚子等反应。但是,春寒只是微寒或凉,不象冬天那样寒彻骨髓,它主要影响的是表皮的开泄和阳气的发散,对关节的影响不是最大的,所以这些地方要“捂”,但不是我们“捂春”的重点所在。
既然捂的是“春”,那么首先要了解春与人体联系最为密切的部位。《内经》里有许多关于春的特点的描述,比如“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春气在头”……可见,与春关联最多的是肝、筋、头、颈项;而属春的足厥阴肝经分布在我们下肢的内侧。所以,“捂春”要注意腿部、脖子、头部的保暖防风,夹帽子、薄围巾、高领的打底衫、保暖裤都是很好的选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七洲客 » 健康知识:春捂秋冻 中医讲解“春捂”有讲究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七洲客全球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