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穴位全图解(人体经络位置图解)
人体穴位大全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最详细的人体穴位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头颈部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推拿手法
百会穴按摩方法有四种:1,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2,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8下。3,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度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4,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体内,时间约10分钟。
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胸腹部穴
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膺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背腰骶穴
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气海俞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上下肢穴
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一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实际致死案列并未有搜集。其实这些穴位都是按摩师平时按摩经常按摩到的,且辅助治疗效果很好。合格的按摩师按摩这些穴位完全正常没有恐慌的必要。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致晕11穴
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103穴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一点五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史上最全45个穴位大集合!个个都能治病,功效强大,为长寿收藏!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能够治疗我们,身体当中的一些疾病,那么 历史 上最全的45个穴位大集合,个个都能够治疗疾病,功效也是非常的强大为长寿收藏,那么到底是哪45个穴位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是最好的?
偏头痛:按揉太阳穴
经常按摩头部太阳穴可以舒经活络,达到预防头痛的目的。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方法: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消化不良:按四缝穴
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
方法: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手脚冰凉:揉涌泉穴
中医学认为,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方法:用手掌快速揉搓涌泉,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坚持揉搓此穴会促使手脚冰凉症状减轻。
嗓子疼:按扶突和天鼎穴
如果扶突和天鼎穴不通、有瘀堵,则容易导致喉咙疼痛、咳嗽、气喘等。没事时按揉脖子上的扶突和天鼎穴,可以疏通经络,缓解嗓子疼痛。
方法: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即可。
颈椎不适:按这几个穴位
对于颈椎病患者,可以通过自我按摩,缓解颈椎不适,但需长期坚持。选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肩井穴、腕骨穴)后用拇指或食指尖端。
方法:先从腕骨穴开始,依次再点肩井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由轻渐重的按压3分钟~5分钟,之后在穴位上顺时针揉3分钟~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长期坚持。
鼻塞:按迎香穴
对于单纯性鼻塞可通过自我推拿疏通鼻通穴缓解。鼻通穴又名上迎香,在鼻孔两侧鼻唇沟上端尽处。按揉此穴应有明显的酸胀感。
方法:先以双手食指指腹,沿鼻翼至鼻根来回磨擦200次,频率为每分钟90~100次。然后再用双手食指按揉两侧的迎香穴或鼻通穴300次,每分钟约120~16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向外旁开约1.5~2.0厘米,正当鼻唇沟中间处。每天坚持1~2次,还可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妇科病:按三阴交
妇科疾病与肝脾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穴通三经的三阴交穴治疗妇科病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比如痛经、带下、崩漏等问题。
方法:平时可以在早上9点脾经运行时间或空闲时按揉此穴15~20分钟。
太阳穴
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治疗失眠
听宫穴
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耳鸣耳聋
印堂穴
位于人体额部,在两眉头的中间。
治疗鼻炎
风池穴
位于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1、防治颈椎病
2、疏肝理气
3、治疗偏头痛
风府穴
位于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1、脑血管疾病
2、老年痴呆
3、治疗眼睛干涩
天柱穴
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
颈椎病
膻中穴
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1、心血管疾病
2、熬夜疲乏
巨阙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心绞痛
章门穴
位于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就是。
排解油腻
期门穴
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保护肝脏
曲骨穴
位于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治疗尿频尿急
劳宫穴
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
降心火
鱼际穴
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哮喘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1、美容养颜
2、缓解鼻炎
大陵穴
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养护心脏
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心血管疾病
2、失眠
极泉穴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心律不齐
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治疗湿疹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消化道疾病
2、膝关节痛
3、健脾祛湿
三阴交穴
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治疗湿疹
行间穴
位于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降血压救急
内庭穴
位于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减肥
太冲穴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1、缓解不良情绪
2、养护肝脏
涌泉穴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1、治疗上火
2、养肾补肾
申脉穴
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晨起 养生 法
太白穴
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1、排解疲乏无力
2、脂肪肝
照海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穴位带来的伤害,保证我们的生命更加的 健康 才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否则的话也是会影响到我们的安全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即使按照上面所说的这种方法来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好的功效,保证我们的生命更加的 健康 才是最有效的一种结果还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最全的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1、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穴”、“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又称作“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3、《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
扩展资料:
头颈部的穴位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2、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穴位
老中医:这10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很实用,记得收藏+分享
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因此,我们平时可以适当掌握一些穴位按摩,当身体出现不适时,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今天就向大家分享十穴位的位置以及按摩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1、角孙穴
角孙,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
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齿痛等。
2、劳宫穴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3、风池穴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
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4、太阳穴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额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巅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6、中冲穴
中冲,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手心主。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小儿夜啼。
7、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
8、攒竹穴
攒竹穴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际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9、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曲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
10、风市穴
风市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
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
以上这10个穴位,大家不妨常按摩,对身体有好处,收藏加分享,让更多的人收益吧!
香港七洲客 » 人体经络穴位全图解(人体经络位置图解)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香港七洲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