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香木菌桂
拼音注音 Xiānɡ Mù Jūn Guì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椿树的枝叶及树皮。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各地。
原形态椿树,又名:枸骨、杠谷树、刺格、猫儿刺。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叶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6厘米,先端针刺状,基部楔形,边缘具1~4对刺状牙齿,罕为全缘,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叶柄长8~12毫米。花芳香,腋生成丛;萼4裂,萼片三角形;花冠裂片4,反卷;雄蕊2,花柱圆筒状,柱头头状,子房2室。核果卵形,长约1.5厘米,蓝黑色。花期6~7月。
性味微苦,凉,无毒。
功能主治补肝肾,健腰膝。外用治痈、疔及肿毒;内服治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浸酒。
摘录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香木菌桂
拼音注音 Xiānɡ Mù Jūn Guì 别名杜谷树、刺格、猫儿刺、粘(米离)
出处出自《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柊树的树皮及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anthus heterophyllus(G.Don)P.S.Green [Ilex heterophylla G.Do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台湾省,其他地区广有栽培。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幼枝被柔毛。叶对生;叶柄长5-10mm,幼时常被柔毛;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5-6cm,宽1.5-2.5cm,先端渐尖,具针状尖头,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叶绿具3-4对刺状牙齿或全缘,齿长5-9mm,先端具锐尖的刺,上面腺点呈细小水泡突起,下面不明显;中脉在两面明显凸起,上面被柔毛,近叶柄处尤密,幼叶更密。花序簇生于叶腋;苞片长2-2.5mm,被柔毛;花略具芳香;花萼长1-1.5mm,裂片大小不等;花冠白色,长3.5-5mm,花冠管极短,长1-1.5mm,裂片长3-3.5mm;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基部,与裂片几等长;花丝长2-3mm,花药长1-2mm,先端有一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3mm,柱头头状,明显2裂;雄花内的不育雌蕊呈圆锥状,仅长约1.5mm。果卵圆形,长约1.5cm,径约1cm,呈暗紫色。花期11-12月,果期经年5-6月。
性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消疮毒。主腰膝无力;痈肿疔毒;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饮。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七洲客 » 香木菌桂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七洲客全球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