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梧桐

拼音注音 Chòu Wú Tónɡ 别名

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叶、后庭花

来源

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春秋采根及茎,开花前采叶,晒干。

性味

苦、甘,平。

功能主治

祛除风湿,降血压。根、叶: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痢疾,疟疾。叶:外用治手癣,水田皮炎,湿疹,痔疮。

用法用量

根、叶0.3~1两;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备注

(1)用治风湿痹痛之症,常与豨签草同用,或单味煎服。用于治疗高血压正,一般认为为开花以前的臭梧桐疗效叫好;为不宜高温煮,否则降压功效可能减弱。此外,用本品煎汤洗浴,可至湿疹搔痒等症。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臭梧桐

拼音注音 Chòu Wú Tónɡ 别名

海州常山(《本草图经》),海桐(《群芳谱》),臭桐(《群芳谱》),臭芙蓉(《百草镜》),地梧桐(《养生经验合集》),秋叶、八角梧桐(汪连仕《采药书》),凤眼子(《质问本草》),泡花桐(《中国树木分类学》),楸叶常山(《现代实用中药》),矮桐子、岩桐子(《中国药植志》)。

出处

汪连仕《采药书》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嫩枝。8~10月开花后采,或在6~7月开花前采,割取花枝及叶,捆扎成束,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路边、山谷、山地、溪边。分布甚广,由河北南至浙江、福建,西至湖北、四川等地。主产江苏、安徽等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或3米以上。茎直立,表面灰白色,皮孔细小而多,棕褐色;幼枝带四方形,表面有褐色短柔毛。叶对生,广卵形以至椭圆形,长7~15厘米,宽5~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以至截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羽状,侧脉3~5对,幼时两面均被白色短柔毛,老时则上面光滑;具叶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具长柄;花多数,有气味;萼带赤色,下部合生,中部膨大,上部5深裂,裂片卵形以至卵状长椭圆形;花冠白色或狡红色,下部合生成细管,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花丝伸出;子房为不完全的4室,花柱伸出,柱头分叉。核果,外围宿萼,果皮呈蓝色而多浆汁。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性状

干燥小枝类圆形,或略带方形,棕褐色,具黄色点状皮孔,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广卵形以至椭圆形,上面灰绿色,背面黄绿色,具短柔毛,叶片多巳皱缩、卷曲,或破碎;叶柄密被短柔毛。花多已枯萎,黄棕色,有长梗,雄蕊突出花冠外;已结实者,花萼宿存,枯黄色,内有果实一枚,灰褐色,三棱状卵形,有皱缩纹理,枝叶质脆易折断,小枝断面黄白色,中央具白色的髓,髓中有淡黄色分隔。有特异臭气,味苦而涩。以花枝干燥,带有绿色的叶,无杂质者为佳。

毒性

毒性不大。狗口服水煎剂10克/公斤以上引起呕吐,10克/公斤以下不吐,每日10克/公斤连服3周,肝功能(B.S.P.清除试验)、血象、心电图及心肝肾病理检查均无明显改变。大鼠每天用热浸剂0.25~2.5克/公斤灌胃共60天,除引起部分大鼠饮水量增加、活动减少和大便变稀外,无其他严重毒性。小鼠静脉注射,热浸剂半数致死量为19.4克/公斤,提出物为0.98克/公斤。给大鼠灌胃,热浸剂150克/公斤,提出物17克/公斤(相当生药300克/公斤),72小时内未见死亡。少数猫在试验中发见血尿、蛋白尿,可能对肾有一定影响。

化学成分

叶含海州常山素、内消旋肌醇、生物碱、刺槐素-7-二葡萄糖醛酸甙。并分离出二种苦味成分。

本品尚含臭梧桐素甲、臭梧桐素乙、海州常山苦素A及海州常山苦素B。

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

臭梧桐对麻醉或不麻醉的大鼠、兔、猫、犬,以及肾型高血压的大鼠和犬均有降压作用。水浸剂和煎剂作用最强,流浸膏次之,乙醇、乙醚及氯仿浸出液均无效。肌肉、静脉及经口给药均可降压。热浸剂及提取物(热浸剂碱化后加氯化钙所得的沉淀)给狗静脉注射呈现两度降压作用,第一度作用强而短,注射后立即发生,30~60分钟恢复,第二度作用温和而持久;肌肉注射和口服仅引起第二度降压作用,可维持2~3小时,静脉注射煎剂仅出现第一度降压作用,口服无效。第一度降压作用很可能不是海州常山的特有作用,在治疗上似无实际意义。海州常山的叶在开花前采集者,降压效力较开花后采集者好,结实时采集者或隔年陈叶降压效力极微。加热过高过久亦使效力降低。如与地龙合用,对降压有协同作用。

关于本品的降压原理,最初认为主要是直接扩张血管所致,神经节的阻断也有一定影响。有人认为主要是刺激血管内感受器通过中枢降压(交叉循环及普鲁卡因封闭试验)以及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降低所致。也有人认为上述各种因素均起一定作用。比较全面的看法是第一度降压作用与直接扩张血管和阻断植物神经节有密切关系,可能尚有反射作用参与。第二度降压作用很可能是通过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引起部分内脏血管的扩张,并与某些内感受器有一定关系。

②其他作用

海州常山煎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动物轻度镇静,但加大剂量亦不引起睡眠,也有一定镇痛作用。臭梧桐素甲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臭梧桐童乙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二者均非原植物中主要降压成分。

针桐合剂即海州常山与鬼针草以1:1制成的水煎剂或酒精浸剂,给大鼠20克生药/公斤口服,每天一次共5天,对甲醛性或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与每天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00毫克/公斤)相当。稀桐丸是由海州常山与稀莶草以2:1制成,也有相似效果。但以上三药单独应用均无明显作用。从针桐合剂中分离出的类甾醇及总生物碱对上述实验性关节炎也有效,但所需剂量过大,看来均非原植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炮制

拣去杂草,用清水略浸,润透,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晒干,生用。

性味

《现代实用中药》:"味苦带甘。"

功能主治

祛风湿,降血压。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

①《本草图经》:"治疟。"

②《纲目拾遗》:"洗鹅掌风、一切疮疥,煎汤洗汗斑,湿火腿肿久不愈者,同庵闾子浸酒服。并能治一切风湿,止痔肿,煎涌服,治臁疮,捣烂作饼,加桐油贴,"

③《岭南采药录》:"治一切痈疽,捣烂罨之。"

④《现代实用中药》:"治温疟,胸中痰结,一切风湿,四肢脉络壅塞不舒,消臌,止痢。"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湿,止痛,降血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复方

①治男妇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晒干,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忌食猪肝、羊血等物。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养生经验合集》豨桐丸)

②治半肢风: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钱。(《纲目拾遗》)

③治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臭梧桐三钱至一两,煎服;研粉每服一钱,一日三次。也可与豨莶草配合应用。(《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半边头痛:川椒五钱,臭梧桐叶二两。先将桐叶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和取起,卷在绸内,扎在痛处;吃热酒一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纲目拾遗》)

⑤治一切内外痔:臭梧桐叶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钱。煎汤熏洗。(《纲目拾遗》)

⑥治湿疹或痱子发痒:奥梧桐适懂,煎汤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病

臭梧桐具有和缓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并有解除高血压病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对抗小动脉痉挛等作用。据效十例至数百例的治疗结果,降压的总有效率自56.69~81.4%不等。配合地龙应用,疗效有所提高,有效率可达81%以上。一般服药后显着降压出现较晚,大多数在第四、五周血压始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后,若停止服药,血压可在1~2周内迅速回升;如给予较小的维持剂量,则血压常可维持在已下降的水平上。临床症状如心悸、气急、头痛、头晕、失眠及夜尿等大多有明显改善或消失;个别有心绞痛的病例,服药后亦消失。部分病例经检查证明:凡显著降压者心脏增大几乎完全恢复,期外收缩消失,但心率、心音无明显变化,心电图有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缺血现象亦可恢复:大多数眼底小动脉的痉挛可解除。实践中还观察到,疗效与年龄、病期等有一定关系。40岁以上者降压作用较佳。对早期高血压及晚期高血压尚无严重并发症者均有疗效,对急进型高血压和晚期高血压伴有并发症者,疗效不佳;有动脉硬化者亦有疗效。但也有报告,对二、三期高血压或有明显之动脉硬化者,疗效并不显著。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较多,如口干、咽喉发烧、胃纳减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便秘或稀便等,部分病例有软弱无力感,一般均能忍受,继续服药或酌情减量后可自行消失。用法:㈠臭梧桐片剂,每日10~16克,分3~4次服。㈡采用臭梧桐叶提取物-臭梧桐甲素内服,开始每日60~90毫克,待降压后可减至每日40~60毫克为维持量,分3次服。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新鲜臭梧桐茎叶4两制成煎剂,为1日量,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88例患者于7~8月份经三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1.8%,其中显效以上为46.6%。初步观察,在止咳、化痰、平喘等方面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消炎作用较差,有的疗效还不巩固,显效时间较慢。

③治疗疟疾

内服八角梧桐片(每片重0.25克),成人每6小时1次,每次14片,共8次,以后日服3次,每次5片,连服5天。7天为一疗程,总剂量约在200片左右。小儿剂量酌减。226例各型疟疾(三日疟96例,间日疟88例,恶性疟24例,混合感染18例)患者,服药后4天内;全部控制症状发作,观察3月未见复发。血检结果:服药后2天原虫消失者186例(82.3%),第4、7天的阴转率分别为97.3%和98.6%。药物反应较少,少数出现心律不齐、恶心、呕吐;个别发生全身及下肢浮肿、荨麻疹,但多不严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臭梧桐

拼音注音 Chòu Wú Tónɡ 别名

臭桐、臭芙蓉、地梧桐、八角梧桐、楸叶常山、矮桐子、楸茶叶、百日红、臭牡丹、臭桐柴

英文名 Harlequin Glorybower Leaf and Twig 出处

出自《采药书》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料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

采收和储藏:6-10月采由,捆扎成束,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原形态

海州常山,灌木或小乔木,高1.5-10m。幼枝、叶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黄褐色柔毛或近无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黄色薄片横隔。单叶对生;叶柄长2-8cm;叶片纸质,宽卵形、卵形、卵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7cm,宽5-14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侧脉3-5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腑生,疏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长8-18cm,花序梗长3-6cm,具椭圆形叶状苞片,早落;花萼幼时绿白色,后紫红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冠管细,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径6-8mm,包于增大的宿萼内,熟时蓝紫色。花、果期6-11月。

栽培

栽培技术 主要用分要繁殖。北方在植株枯萎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将植株刨出,视母株大小分成3-8株,然后按穴距60cm×30cm开穴栽种,穴深15-20cm,栽后覆土压实,浇水。

性状

性状鉴别 小枝类圆形或略带方形,直径约3mm,黄绿色,有纵向细皱纹,具黄色点状皮孔,密被短茸毛,稍老者茸毛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木部淡黄色,髓部白色。叶对生,多皱缩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广卵形或椭圆形,长7-15cm,宽5-9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截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上面灰绿色,下面黄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2-8cm,密被短柔毛。花多枯萎,黄棕色,具长梗,雄蕊突出于花冠外;已结实者,花萼宿存,枯黄色,内有一果实,三棱状卵形,灰褐色,具皱纹理。气异臭,味苦、涩。 以花枝干燥、叶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角质层明显,下表皮具气孔。腺鳞切面呈扁球形,腺毛柄单细胞,也可见局部的非腺毛。栅栏组织细胞1-2列,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稀疏。主脉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7-10余个,排列近圆圈状。主脉中央为薄壁细胞,偶含草酸钙方晶,长10-15μm,宽6-9μm。

毒性

毒性不大。狗口服水煎剂20g/kg以上引起呕吐,10g/kg以下不吐,每日10g/kg连服3周,肝功能(B. S. P.清除试验)、血象、心电图及心肝肾病理检查均无明显改变。大鼠每天用热浸剂0.25-2.5g/kg灌胃共60天,除引起部分大鼠饮水量增加、活动减少和大便变稀外,无其他严重毒性。小鼠静脉注射,热浸剂半数致死量为19.4g/kg,提出物为0.98g/kg。给大鼠灌胃,热浸剂150g/kg,提出物17g/kg(相当生药300g/kg),72小时内未见死亡。少数猫在试验中发见血尿、蛋白尿,可能对肾有一定影响。毒性:茎、叶煎剂20g/kg给狗灌胃可致呕吐;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0.6g/kg。

化学成分

臭梧桐叶含海州常山黄酮甙(clerodendrin),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生物碱。刺槐素-7-双葡萄糖醛酸甙[acacetin-7-glucurono-( 1→2)-glucuronide],植物血凝素(lectin)。臭梧桐素(clerodendronin)A和B,海州常山苦素(clerodendrin) A和B。臭梧桐还含洋丁得酚甙(kusaginin,acteoside)。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 臭梧桐煎剂、水浸剂、热浸剂及其提取物,不论经口灌胃或注射结给药,对麻醉或清醒的大鼠、兔、猫、狗及肾型高血压大鼠和狗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水浸剂和煎剂作用最强,流浸膏次之,乙醇、乙醚及氯仿浸出液均无效。开花前的臭梧桐比开花后者降压作用强,结实后 采集者或来年陈叶作用减弱。热浸剂或提取物灌胃给予肾型高血压大鼠,给药后3-10d出现降压作用,血压下降16%-57.4%。于停药后2星期内恢复给药前水平。麻醉犬和大鼠静脉给药则呈现两相降压作用:第1相作用强而短,注射后立即发生,持续30-60min;第2相作用温和而持久,多在给药后30-50min出现。肌内注射或口服仅出现第2相降压作用,维持2-3h;煎剂静脉注射只呈现第1相降压作用,口服无效。因此认为,第1相降压作用可能是非特异性的,似无治疗价值。 臭梧桐对去脑猎的降压作用显着减弱,用六烃委铵或在第2颈椎处切断脊髓后,几乎完全消除臭梧桐 的第2相降压作用。臭梧桐能长时间抑制电刺激腓神经和压迫颈动脉引起的升压反射,并能作用于肺血管内感受器后射地引起血压下降;静脉注射普鲁卡因封闭感受器后,降压作用完全或大部分消失。因此认为臭梧桐的降压用用主要是通过对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也有血管内感受器的反射机制参与。另有报道,臭梧桐热浸剂和臭梧桐素A对电刺激猫颈上神经节节前纤维引起的瞬膜收缩,有轻度神经节了阻断作用。臭梧桐对蟾蜍后肢血管呈直接的血管扩张作用。因此认为,臭梧桐的直接扩张血管与阻断神经节作用,可能参与第1相降压作用。 2.抗炎作用 臭梧桐、豨莶草或鬼针草的水煎剂,单味应用对大鼠甲醛性或蛋清性关节炎均无明显作用;但臭梧桐与鬼针草(1:1)组成的针桐全剂,制成水煎剂或乙醇浸剂,给大鼠灌服20g(生药)/(kg·d),连续5d,对上述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每日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00 mg/kg作用相似。臭梧桐与豨莶草(2:1)制成的豨桐丸,也有相似的抗炎作用。豨桐丸口服可使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明显降低,似有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作用;但对上肾上腺大鼠仍能明显抑制蛋清诱发的大鼠足肿胀,提示其抗炎作用并不完全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作用。 3.镇痛作用 电击鼠毛法试验证明,给小鼠腹腔注射臭梧桐煎1.65g/kg以上时,呈现镇痛作用,给药后20-40min出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可维持 2h之久。开花前的臭梧桐镇痛作用较开花后的强。臭梧桐素B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 400mg/kg和800/kg后,分别比吗啡 10mg/kg和20mg/kg的镇痛作用强而持久。 4.镇静作用 给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臭梧桐煎剂有轻度镇静作用,加大剂量也不引起睡眠。臭梧桐素A的镇静作用较强,与催眠药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 5.其他作用 大鼠长期藻服臭梧桐,可致甲腺明胶样物质含量增加。这种作用可能是调节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的交感神经受抑制的结果,并非毒性反应。臭梧桐有驱肠虫作用。 6.毒性 臭梧桐煎剂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20.6g/kg。臭梧桐热浸液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19.4g/kg;大鼠灌服热浸液150g/kg ,72h内未见动物死亡。臭梧桐素A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84g/kg(相当于生药量370g/kg);臭梧桐素B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 3.21g/kg(相当于生药量550g/kg)。大鼠灌服热浸液 0.25g/(kg·d)和2.5g/(kg·d),连续60d,除少数动物出现安静、活动减少和稀便外,生长发育、血象、尿及病理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臭梧桐煎剂给狗灌服10g/(kg·d)连续3星期,对肝功能、血象、心电图及心、肝、肾病理检查均无明显影响,但剂量在 20g/kg以上时可致呕吐。另有报道,在试验臭梧桐降压过程中,发现少数猫出现血尿、蛋白尿,可能对肾脏有一定影响。

炮制

拣去杂草,用清水略浸,润透,切成 lcm长的小段,晒干,生用。

归经

肝;胆;脾经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注意

臭梧桐经高热煎煮后,降压作用减弱。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痈疽疮毒,湿疹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研末掺或调敷。

复方

①治男妇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晒干,磨末子)一斤,莶草(炒,磨末)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于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忌食猪肝、羊血等物。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养生经验合集》桐丸) ②治半肢风: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钱。(《纲目拾遗》)③治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臭梧桐三钱至一两,煎服;研粉每服一钱,一日三次。也可与?莶草配合应用。(《上海常用中草药》)④治半边头痛:川椒五钱,臭梧桐叶二两。先将桐叶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和取起,卷在碉内,扎在痛处;吃热酒一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纲目拾遗》)⑤治一切内外痔:自梧桐叶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鲸。煎汤熏洗。(《纲目拾遗》)⑥治湿疹或痱子发痒:自梧桐适量,煎汤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

1.治疗高血压病:臭梧桐具有和缓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并有解除高血压病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对抗小动脉痉挛等作用。据数十例至数百例的治疗结果,降压的总有效率自56.69-81.4%不等。配合地龙应用,疗效有所提高,有效率可达81%以上。一般服药后显着降压出现较晚,大多数在第四、五周血压始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后,若停止服药,血压可在 1-2周内迅速回升;如给予较小的维持剂量,则血压常可维持在已下降的水平上。临床症状如心悸、气急、头痛、头晕、失眠及夜尿等大多有明显改善或消失,个别有心绞痛的病例,服药后亦消失。部分病例经检查证明:凡显着降压看心脏增大几乎完全恢复,期外收缩消失,但心串、心音无明显变化,心电图有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缺血现象亦可恢复;大多数眼底小动脉的痉挛可解除削。实践中还观察到,疗效与年龄、病期等有一定关系。40岁以上者降压作用较佳。对早期高血压及晚期高血压尚无严重并发症者均有疗效,对急进型高血压和晚期高血压伴有并发症者,疗效不佳;有动脉硬化者亦有疗效。但也有报告,对三、三期高血压或有明显之动脉硬化着,疗效并不显着。部不适、恶心、呕吐、便秘或稀便等,部分病例有软弱无力感。一般均能忍受,继续服药或酌情减量后可自行消失。

用法:1.1.臭梧桐片剂,每日10-16g,分3-4次服。

1.2.采用臭梧桐叶提取物二-臭梧桐甲索内服,开始每日60-90mg,待降压后可减至每日40-60mg为维持量;分3次服。

2.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新鲜臭梧桐茎叶吐两制成煎剂,为1日量,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88例患者于7-8月份经三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1.8%,其中显效以上为46.6%。初步观察,在止咳、化痰、平喘等方面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消炎作用较差,有的疗效还不巩固,显效时间较慢。

3.治疗疟疾:内服八角梧桐片(每片重0.25g),成人每6小时1次,每次14片,共8次,以后日服3次,每次5片,连服5天。7天为一疗程,总剂量路在2O0片左右。小儿剂量酌减。226例各型疟疾(三日疟96例,间日疟88例,恶性疟24例,混合感染18例)患者,服药后4天内,全部控制症状发作,观察3月未见复发。血检结果: 服药后2天原虫消失者186例(82.3%);第4、7天的阴转率分别为97.3%和98.6%。药物反应较少,少数出现心律不齐、恶心、呕吐;个别发生全身及下胶浮肿、荨麻疹,但多不严重。

摘录 《中华本草》

七洲客 » 臭梧桐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获取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七洲客全球购”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溪荪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溪荪的功效是什么

    1、功效:根状茎入药,清热解毒,捣烂外敷治疗疗疮肿毒,可治疗胃痛、腹1653痛、便秘及食积等。 2、溪荪(学名:Iris sanguinea Donn ex H...

    2022-07-24 17:56:54
    9
  • 小柿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小柿子用处真不少

    1、淡化色斑。人们食用小柿子能吸收大量的番茄红素,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它能防止人体内色素生成,并能阻止色素在皮肤表面堆积,可淡化人类皮肤表面的色斑,经...

    2022-07-24 17:22:38
    10
  • 一叶萩

    中药材“一叶萩”。别名:小粒蒿、横子、粉条、老鼠牙、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狗舌条、八颗叶下珠、山帚条条、狗杏条、花帚条、山扫条、老米饮、假金柑藤、大鲤鱼泻子...

    2022-07-11 17:51:28
    37
  • 一味药根

    中药材“一味药根”。出处:《贵州良间方药集》。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2022-07-11 17:51:27
    22
  • 一匹绸

    中药材“一匹绸”。别名:白面水鸡、白背丝绸。性味:微酸、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利尿,化痰止咳,止血活络,拔毒生肌。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风湿疼痛,内伤吐血...

    2022-07-11 17:51:25
    20
  • 一年蓬

    中药材“一年蓬”。别名:野蒿、治疟草。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及田野中。为归化植物,江苏、江西及长江南北各省多有野生。原形态:二年生本草,高20100厘米,被平展...

    2022-07-11 17:51:24
    19
  • 丁癸草根

    中药材“丁癸草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 ①《生草药性备要》:

    2022-07-11 17:51:22
    52
  • 一颗针

    中药材“一颗针”。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通常种植在路旁或沟边作绿篱用。 资源分布:栽培于河北、陕...

    2022-07-11 17:51:21
    15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runsly@qq.com

工作时间:8:30-18:00

关注微信